您的位置 首页 >> 政务公开 >> 统计数据 >> 统计公报 >> 正文
薛城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|
![]() |
发表单位:区统计局 | 索引号:0125-02-2011-000036 | 录入:马静 | 日期:2011.4.12 |
薛 城 区
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
统 计 公 报
薛城区统计局
(
2009年,在区委、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以新一轮解放思想为动力,努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、经济形势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,坚定信心,积极作为,科学务实,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,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,社会事业全面进步,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。
一、综合
产业经济协调发展。经市统计局认定,200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(GDP)81.35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.8%,人均GDP达到22312元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9.11亿元,下降1.4%;第二产业增加值52.22亿元,增长14.2%;第三产业增加值20.03亿元,增长5.9%。三次产业比为11.2:64.2:24.6。
二、农业
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。全区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8.49亿元,其产值结构比例为53.1:0.9:40:0.7:5.3。粮经比例为79:21。
农业生产平稳增长。全区粮食产量21.37万吨,增长8.3%。其中夏粮产量11.7万吨,增长0.8%;秋粮产量9.67万吨,增长19.1%。
林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。全区共完成造林面积
畜牧业生产增减参半。牛存栏0.64万头,增长2.4%;年末猪存栏12.9万头,增长2.5%,年末羊存栏9.9万只,减少5.9%,年末家禽存栏142万只,减少2.0%。全年肉类产量2.8万吨,增长28.4%。
渔业生产略有增长。水产养殖面积
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。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.79万公顷,其中旱涝保收面积1.17万公顷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。农业机械总动力21.97万千瓦。机耕面积1.72万公顷,机播面积2.92万公顷,机收面积2.86万公顷。全区农林牧渔业用电量613万千瓦时,增长1.64倍。农用化肥施用量(折纯)1.2万吨,同比下降8% ,农用薄膜使用量245吨,下降4.3%。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工业生产快速增长。全区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.5亿元,同比增长19.81%。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5.93亿元,增长11.93%;重工业增加值52.57亿元,增长19.96%。主要行业优势明显,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增加值29.16亿元,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.71亿元,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.47亿元,通用设备制造业5.03亿元。四大行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0%,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6.36 %,贡献率86.11%,对全区工业经济运行起到了强大推动作用。
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进一步扩张。全年累计新增27家规模以上工业,剔除迁出、置换、改制等因素影响,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90家,比年初净增19家。
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高速增长。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8.69亿元,增长17.76%,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2.82%,比上年提高2.02个百分点。
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.28,同比略有上升;主营业务收入253.83亿元,增长16.36%;利税23.05亿元,增长16.05 %;利润11.79亿元,增长16.13%。
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:
产品名称 |
计量单位 |
产品产量 |
比上年±% |
原煤 |
万 吨 |
193.99 |
-32.28 |
洗煤 |
万 吨 |
416.6 |
13.91 |
啤酒 |
万千升 |
8.66 |
-25.05 |
日用玻璃制品 |
万 吨 |
37.34 |
45.27 |
焦炭 |
万 吨 |
19.46 |
4.22 |
人造板 |
万立方米 |
17.65 |
13.85 |
水泥 |
万 吨 |
326.7 |
9.71 |
颜料 |
吨 |
4854 |
-11.72 |
制冷空调设备 |
台(套) |
73495 |
26.38 |
机制纸及纸板 |
万 吨 |
14.51 |
24.86 |
建筑业稳步发展。全区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施工企业实现施工产值8.06亿元,比上年增长18%,施工面积112.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全区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新形势,优化投资结构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.15亿元,增长28.2%,增幅较上年提高0.9个百分点。其中,规模以上投资67.14亿元,增长28%,增幅较上年提高0.9个百分点。
投资结构不断优化,投资主体逐渐转移。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,第一产业投资0.26亿元;第二产业投资45.13亿元;第三产业投资21.75亿元。三次产业投资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0.39%、67.22%和32.39%,三产的比重较去年同期上升了4.99个百分点。
重点建设成就显著。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37个,占规模以上投资项目个数的79.65;完成投资61.29亿元,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为91.28%。10个计划过亿元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0.87亿元。
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。房地产开发投资4.39亿元,增长1.28倍。商品房销售面积17.63万平方米,增长1.23倍;销售额4.54亿元,增长1.22倍。
五、国内贸易
消费需求增长加快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.9亿元,增长17.92%。其中,城区24.26亿元,增长17.95%;农村11.64亿元,增长17.87%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6.86亿元,增长18.56%;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.48亿元,增长16.05%。
六、对外经济
对外经济扩大。进出口总额2232万美元,增长20.8%。其中,出口总额1522万美元,增长0.3%。进口总额710万美元,增长1.15倍。实际利用外资2790万美元,减少36.7%。
七、交通、邮电
公路运输稳定发展。公路客运量970万人,旅客周转量36075万人公里,分别增长18.29%和2.88%;公路货运量937万吨,货物周转量63128万吨公里,分别增长5.88%和26.77%。
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。2009年,全区实现邮电业务总量7265.32万元。固定电话用户8.82万户,移动电话用户34.9万户。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21部,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83部,互联网用户4.5万户。
八、财税、金融
税收收入提高,财政实力增强。税收收入(国税和地税)5.07亿元,增长5.53%。税收占GDP的比重6.2%。地方财政收入3.27亿元,增长5.0%。在地方财政收入中,增值税(25%部分)下降8.6%,营业税增长25.6%,企业所得税增长36.1%,个人所得税下降3.6%,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8.6%。财政支出7.2亿元,增长23.5%。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,城市低保人群和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。支出项目中,教育支出增长15.0%,卫生经费增长41.1%,社会保障就业支出增长12.0%。
存贷款余额增加,信贷结构优化。年末,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71.14亿元,较年初增加39.7亿元,同比增长35.65%。其中,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1.71亿元,比年初增加15.71元,同比增长25.09%,占各项存款余额的47.7%。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64.24亿元,比年初增加18.08亿元,同比增长40.73%。其中,短期贷款31.52亿元,同比增长42.0%;中长期贷款24.31亿元,同比增长22.91%。
九、科学技术
科技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。争取省市级各类计划项目8项,获扶持资金196万元。
科研开发取得新成果。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50项,引进推广农业新成果、新技术30项,申报专利362件,专利授权138件。运用高新技术企业54家。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。厂办科研机构已达95个,科研技术人员450人。
十、教育、文化、广播、卫生和体育
各项教育事业协调迅速发展。全区共有各类学校83所,其中,高中4所;初中10所(农村中学7所,区直3所);小学64所(农村55所,区直9所,民办学校1所);区直幼儿园1所、职业学校1所、进修学校1所、农广校1所、体育学校1所。全区共有省级规范化学校11所,市级规范化学校23所,区级规范化学校20所。全区在校学生79120人,其中小学生31501人,初中学生20994人,高中学生13436人,职业学校学生4889人,幼儿园在册幼儿8300人。在职教师4831人,内退教职工478人,离退休教职工845人,镇街分流127人,临时代课教师590人。
文化艺术、广播影视、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繁荣发展。年末专业演出场所4个,公共图书馆1个,文化馆1个,博物馆1个,档案馆1个。共有区级电视台1座,电视台节目套数3套,平均周播时间140小时。电视节目覆盖人口41.98万人,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%。
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。卫生机构20个,其中医院、妇保、防疫及卫生院17个;病床1680张,其中医院及卫生院病床1670张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096人,其中执业医师795人,执业助理医师127人,注册护士726人。
体育事业成绩突出。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,获省级比赛银牌4枚、铜牌6枚。获市级比赛金牌44枚、银牌28枚、铜牌20枚。举办区级比赛15次,参加人数14000人,比去年多出200人。业余体校2所,在校学生194人。
十一、城市建设
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。一是污水处理厂顺利通过国家验收。共培护郯薛路、枣曹线路肩
十二、人口、人民生活、社会保障和就业
年末全区总人口41.98万人,其中城镇人口12.16万人,乡村人口29.38万人。在总人口中,男性21.81万人,女性20.17万人。
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51元,增长9.3%。人均消费性支出9608元,增长8.7%。农民人均纯收入6535元,增长9.0% 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23元,增长3.8%。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10台、电冰箱(冰柜)60台、洗衣机88台、摩托车43辆、影碟机52台、空调机17台。
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。参保人数18.7万人。全年各项社会保险费征收14372万元,增长19%。征缴企业养老保险费5900万元,增长26%。征缴农村养老保险费215万元,增长2%。征缴失业保险费353万元,年末领取失业金人数2038人。征缴医疗保险费2624万元,增长18%;支出2375万元,增长53%。
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8835人,其中下岗失业再就业2191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3.3%。
注:1、公报中GDP、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。
2、规模以上工业为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。
中共薛城区委 薛城区人民政府主办 鲁ICP备05022615号-1 薛城区信息中心制作及维护 网站标识码:3704030010 Copyright 1999-2018 Xuecheng Municipal Government. All Rights Reserved. |